90%的家长都不懂,最有效学习是在这种状态下发生 -j9九游会官方

2016-03-05 10:35:12   来源:晨曦教育-hebcxjy   点击:

  昨晚儿子睡前和他一起开始看《夏洛的网》。当儿子听到费恩爸爸要拿斧头把刚生下来的落脚猪解决掉时,有些激动地喊出来:“不行。”

  “为什么?”

  “因为,小猪就像学习,再难都得坚持学习!如果我们放弃学习,就像拿起斧子把小猪给杀死了。”

  当时听到儿子的回答,我真是又惊又喜。后来关了灯,他很快就呼呼而睡了,我是到现在还不时在想这件事,感慨很多,开个帖子说说吧。

  因为儿子的这个回答,我才开始重新审视“学习”。

  我一直认为人是天生有好奇心有求知欲的,所以不想刻意地去教儿子什么,更希望发展他自己主动学习的兴趣和能力。二来确实自己也有偷懒的心态,也怕自己揠苗助长,吃力不讨好。但进入小学后,学校的教学进度和要求对他来说还是偏快偏高的,最难的写字,现在仍是他多少会抵触的问题。当妈的心情肯定会着急,也对他发过火。我自己小时候并没觉得学习是很痛苦的事,所以觉得儿子应该没问题,但现实是我感觉到他的向往、他的逃避和他的纠结。所以才会开始反思开始调整自己。

  “学习”是儿子成为一名正式学生要认真面对的“天职”,在周遭的对比下,它也许只是一个嗷嗷待哺的小生命,它也需要我们像养育孩子一样,付出更多的细心、耐心和爱心去滋养,它也许不像我原先认为的那样强大,它很可能就在我们皱眉、冷语、责骂或是漠视中夭折了。还好,儿子觉得“学习”还是他自己的事,是值得尊敬爱惜的生命,不能放弃,再难也要坚持!

  我自己首先不能成为那把斧头啊~

  也许近期“学习”像是儿子心头的心魔,所以会很自然地从小猪联想到学习。这本书也确实是经典,所谓经典就是能给人广阔的想象空间。

  当和儿子一起把“学习”也当成一个小生命来看待起,能感觉到变化,自学意愿和能力都在提高。虽然他还是会有畏难退缩的时候,但当“小爸爸”要有的担当又会让他勇敢起来。

  他还赋予了“学习”这个小生命更具像的样子,有认真听的耳朵,仔细看的眼睛,积极转的脑子,爱表达的嘴,能写字的手,其实就是所谓“耳到眼到心到口到手到”,可能也是我们学习能力的发展过程。先是听到声音,然后眼睛观察,之后动脑子琢磨,然后自己模仿表达出来,最后还能总结所学所想变成文字,前面两个环节是接收环节,中间是自我消化吸收的过程,后面两个就是输出环节。而且这些环节也不是孤立的,相互影响。可能我自己在以前的育儿过程中,没有这样有意识地去训练,更多地是让孩子自己去发展,即便参加过一些兴趣班,更多的想法就是让他知道一个形式,没有刻意要达到什么目标。现在和他一起面对学校所谓“正统”的教育,家庭教育中可能忽略的地方就会反映出来。

  聪明就是耳聪目明,原来就觉得儿子听觉挺灵敏,眼睛尖,家里多样什么东西他总能发现,他也很喜欢玩找不同的游戏。但入学后看他写字,就发现他并没有学会观察例字的笔画在田字格里的位置,还是自写自的,这就是心态出了问题。同样观察儿子做听算题,脑子跟不上,掌握不牢固,就会跟不上节奏。还有我们常说的粗心,其实就是注意力没有全部集中在题目上,对加减号没有强化认识……等等问题似乎都归结到了是否“心到”。心不到就很难要求“口到”和“手到”。所以,怎样让孩子“心到”就成为让“学习”这个小生命健康成长的关键。

  这快三个月的陪读生活,最大的体会就是要让孩子学会面对自己,趋利避害的本性下他是不愿意逼自己的,但同时他也是“向上”的。但这个”自己“到底是什么样?其实可能连我们”自己“都还没有清楚地知道”自己“是什么样子,更何况还处在”自我意识“形成期的孩子?这里头也涉及到个体心理学的问题,个人推荐 《儿童人格教育》一书(所读的育儿书不多,也请各位帮友父母多推荐)。作者认为人是天生自卑的,个人的发展过程可以用自卑和超越来概括,有自卑感很正常, 但要小心别变成自卑情结。问题孩子的问题其实都能在其家庭中找到根源。

  如果落在”学习“这件事上,”心到“更明确地说应该是让孩子到达学习区来学习。心理上按同心圆的形式划分出了安全区、学习区(延展区,strechzone)和压力区(stresszone)。我给儿子讲解过三个区域,他并没有选安全区而是选择了学习区,所以我还是相信人是天生有求知欲的。但我们的教育问题可能经常是把孩子推到了压力区,父母也就跟着孩子干着急,甚至打骂,所以导致孩子干脆退缩到安全区,不愿意再去拓展,“学习”这 个小生命也许就此夭折。被质疑的”快乐教育“似乎就是因为老是让孩子处于安全区没有给人带来进步的感觉。

  

  怎么让孩子处于学习区?这就是老师的作用了。因为就学习内容来说,每个学生三个区域的划分肯定是不同的,所以我们才强调因材施教,老师基于对教学内容的熟悉和了解以及过往的教学经验,知道孩子已经会什么了,还可以会什么,而什么相对来说要求高了点,也就是知道这个孩子的三区分布。作为应该最了解孩子的父母在孩子还没有清楚自知的情况下,也要想办法像老师那样去了解这三区划分,这可能就是我们陪读的意义所在,帮助孩子去和老师对接,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上一篇:母亲的素质决定孩子的一生!
下一篇:强大的内心比成绩更重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