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罚”孩子的十种智慧 -j9九游会官方

2016-08-20 10:42:03   来源:网络资源   点击:



 
  惩罚是一种教育手段也是一种隐形的家教艺术。家长“罚”孩子,一定要知道以下十种智慧。

  1、有错就要罚

  惩罚的目的就是要让孩子知道自己犯了错误,使孩子有良性转化。不管孩子是不是存心的,都要受到相应的惩罚。轻则可以赔礼道歉,重则让孩子深刻反省加重惩罚,避免下次再犯同样地错误。父母不能心软,如果有了取消惩罚的例子,那么以后的惩罚就很难保证实施了。

  2、受罚有适度

  惩罚孩子的“刑量”要根据孩子所犯错误的程度相符,才能实施有效的惩罚。罚得过重容易引起孩子的抵触情绪,罚得过轻又不能让孩子引以为戒。

  3、受罚要依“法”

  为了减少孩子犯错的次数,家长可以和孩子之间签订协议。制定一个奖惩制度,犯了什么错应当受到什么样惩罚。当孩子犯了错,家长应注意调整自己的心情,不能冲动地让孩子受到过度的惩罚,这样才能在孩子心里树立威严。

  4、惩罚要及时

  惩罚孩子应该做到及时才能更有效。如果当下的环境不适合(有客人在或在众多人面前),事后要及时地转移正题,渲染和孩子犯错当时的情境,让孩子知道是自己犯了错。

  5、讽刺挖苦不能要

  惩罚的方式和手段绝对不能是家长的指责和谩骂。诸如尖酸刻薄、挖苦讽刺的话语都会刺伤孩子的自尊心。家长必须明白,这种教育方法对孩子是没有一点作用的,反而会弄巧成拙。

  6、罚后表态度

  如果惩罚单单是罚完了就好,那就不能保证有效惩罚了。惩罚应该是在孩子认错后作出具体的改错行为或态度才算结束。家长需要告知孩子错在哪里,本来要怎么做,做了会有什么样的结果等,这时,千万不能草草了之,不能含糊地让孩子自己去想,应该做适当的指点。

  7、罚了不能赏

  有些家长心疼孩子,惩罚之后无端端地给孩子什么奖励以示安慰。这是不可行,家长应该保持如一的态度,奖惩分明。罚要罚得有效,赏要赏得开心,培养孩子分辨是非、知错就改的好习惯。

  8、点到即止

  有些家长害怕孩子没记性,转身就忘了自己说过的话,因此,对一件事情总是喋喋不休、唠唠叨叨。这样不仅让孩子觉得烦躁,而且会使孩子养成把话当“耳边风”的习惯。

  9、不算旧账

  有些家长情绪过于激动,把孩子所犯的老账统统搬出来,个个解剖评说。这种做法会让孩子丢失自信,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于是破罐子破摔。

  10、事后说理点评

  这是惩罚的总结阶段,不能让孩子受罚后依然再犯。因此,家长要针对错误进行说理、点评,让孩子知道自己受罚的原因才是防止孩子犯错的关键。



上一篇:致8.15日本投降日:我们不怕死亡 我们怕被遗忘
下一篇:家长,才是引发孩子自身问题的导火线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