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三大误区 五大禁忌”,切忌一失足成千古恨 -j9九游会官方

2016-10-31 10:55:13   来源:网络资源   点击:

  “碰到难啃的知识点,与其强迫自己马上掌握,不如放一放。”
——16年广东文科状元 李庆泓


 
  孩子升入考三,开始为2017年高考做紧张的备考。而在这段时间内,家长的陪考也显得异常重要。很多家长很想搞清楚自己的定位问题,即自己在高三陪考过程中究竟该扮演怎样的角色。这其实是一个很大的话题。家长们不妨在思考定位问题,做出正确陪考准备之前,警惕以下家长陪考三大误区:

  误区1:认为三月份才应开始着急

  三月才操心,很多信息你已经滞后别人一大截,三月才操心,你已经没法做到那么从容了。

  “现在并不是高考的旺季。这届学生进入高三也没多少时间,目前正在进行第一轮复习。学生没有非常大的压力,家长也没有。”一位家长如是说。很多家长认为,高考从三月才真正进入紧张备考状态,现在自己也不用瞎操心。这实际上是一个误区。

  想想看,高考从某种角度上说主要考查的是学生的基本知识掌握情况。基本知识的梳理与复习是从第一轮复习开始的,在这个阶段中,学生的学习习惯、方法等是是否能够夯实基础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这个阶段中,家长应该广泛收集优秀学生的好的学习方法,能够茶余饭后时不时的讲给学生听。正因为目前学习压力不是很大,学生才有心情去听这些方法类的东西。这个时候是学生转变自己过去学习方法,尝试新方法学习的最佳时期。

  并且,很多当年的高校录取信息已经统计完毕并发布,目前开始着手整理这些高校信息会更加从容快速。很多内容也可以抠得很细致。等到明年报考的时候就可以成竹在胸。而如果等到明年三月才开始准备这些内容,那就会很仓促。

  误区2:认为自己只需做好助手工作

  不仅需要协助,还需要为孩子出谋划策。
  
  很多专家学者都希望家长在重大升学决策时让学生自己做主。专家学者的出发点是,学生对目前自己的学习水平,报考形势、个人兴趣等判断更加准确,他们能够做出最适合自己的决定。这个出发点是好的,但是被一些家长给解读错了。很多家长认为,既然要把决策权交还给学生,那么自己就做好助手的工作就可以。帮助其收集学习方法、学习资料,帮助其打听升学信息、讲座信息,帮助其购买学习文具、参考资料……这看似大度的做法,反而更加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和不安。他们会担心家长会不会私底下到处打听自己的情况?对自己考学究竟是个什么态度?到底关心不关心自己?……无数问题就出现了。

  那么,家长在高考陪考过程中应该扮演什么角色呢?我看应该扮演好参谋员、教导员的角色。一来确实需要收集整理一些细小琐碎的资料,为学生节约大量的宝贵时间,二来也有必要在关键时刻给予把关指导。要知道,家长毕竟有更加丰富的社会经验,有更加成熟的判断力。当发觉学生角色出现偏差的时候,应该在合适的时间和合适的地点向孩子提出自己的建议。在牵扯到自己终身大事的事情上,每个人往往都是谨慎的,都是愿意听取各方意见的,于是,家长的建议在这个时候很容易奏效。当然,要以理服人,要用自己详实的资料证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同时也要注意从身体健康、心理状态等各方面去观察和协调,确保这些非智力因素能够使得考生更上一层楼。

  误区3:认为没有技巧的沟通只会弄巧成拙

  沟通的维系关系、缓解压力的基础,不要因为担心而采取不闻不问的放纵。

  曾经经常听说学生不敢和家长沟通,害怕家长实施“暴力”。现在情况变了,成了有很多家长不断的抱怨,不敢和孩子进行沟通,非常担忧因为因为没有技巧而使得沟通弄巧成拙,还不如不沟通。家长的这个苦恼也有其道理。当代90后更加独立,他们沟通的方式和平台更加新颖,他们渴望得到认可,但深知社会竞争压力巨大……这一切都成为家长和学生之间沟通的潜在危险。但是,作为家长,不能因为这些潜在的危险就不再与孩子去沟通,特别是在升学的关键时期。

  要理解学生的一些反常情绪往往是因为压力过大造成的,其两大主要症状为极度紧张和过分倦怠。针对这种情况,应该拿出着有成效的解决办法去积极尝试。要很清楚的知道哪些话不该说,哪些话要多说。要学会在合适的时候出现,这样才会不引起孩子的反感。

  而且,还是要巧妙的与学生的老师进行沟通,在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下,帮助其顺利走出心理阴霾,顺利度过考试。




上一篇:高考报名即将开始 这些细节你需要知道
下一篇:生涯规划需提前 考生自主选择权增加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