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些天,各大高校的高招咨询会就要开始了,按照往年的经验,咨询会当日肯定人很多。在拥挤与喧闹中,家长提什么问题才能从招办老师那里获得有价值的答复?哪些问题是必须问清楚的?应该留意什么?下面我来为大家做一个简要的介绍。 哪些问题不能问? 首先,我们要明白,哪些问题招办老师是回答不了的,这些问题就是我们不能问且没有价值的问题。考生和家长问得最多的经常是一些立竿见影的问题,例如:“你们学校今年理科在北京市多少分录取?”“我一模成绩在580分上下,想报考贵校金融专业,我能不能被录取?”“我考了576分,能不能考入你们学校,我报哪个专业能录取?”这种问题对于考生和家长而言一旦有了答复便是吃一颗定心丸,便是高枕无忧地填写志愿的一种保证。但考生和家长应该切记这颗定心丸吃不得,盲目地轻信他人往往导致事与愿违。其实,如果你经过仔细分析,就会发现录取工作没有完成,谁都无法断定学校、各专业的录取分数,因为它是自然形成的,并不是人为因素确定的。它是根据报考情况等决定的,在录取以前谁都无法打包票。这里需要普及的一个常识,每年高考都是按照排名来划定批次线,高校按排名划定录取线。由于参加高考的人数和考题难易程度不一样,每年得出的高考分数分布都不一样,高校只能按照排名或者线上多少分来确定录取线,因此单纯的分数,对于高校的录取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以北京理工大学为例,往年的录取排名在北京市排名3000名---4000名之间,海淀、西城区排名1000名左右,东城区500—600名之间,朝阳、丰台在100名左右。因此家长拿期末、一模、二模多少分来问是否能被录取,没有任何意义。最好的问题是什么?还应该提供预估的批次线(比如一本线),这样招办老师就能针对性地回答,甚至还能结合分数提供专业选择方面的建议。 哪些问题必须问? 为了能获得有价值的信息,家长们须抱定一个想法:要打听高校在招生章程里没有写明或者是写得比较模糊的事项。首先,关于招生的重要政策和录取规则问题必须要问,包括该校的提档比例、是否退档;对加分或降分要求的投档考生的处理原则:是投档认专业不认,还是都不认,亦或是一认到底?相关专业有无相关科目加试要求;专业培养对外语语种的要求;招收男女生的比例以及身体要求等;是否每年都有扩招等。还可以问一些需要关心的问题:学校的整体考研率;校区的分布和大一新生在哪个校区;是否有中外合作办学专业等,以及与学生成长息息相关的校风、学风、大学精神、办学理念等文化层面的学校概况。 在专业方面必须提问哪些专业可以保底,以避免被调剂;是否有专业级差,有的话大概是几分。还可以询问该校的重点学科、特色专业、热门专业是哪些,以及它们的培养特点和就业方向等,以及是否有利于考研、出国。还要问清楚某一具体专业的办学实力、课程设置、师资力量、历年毕业生去向等,以及考取研究生比例和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比例等。家长最好提前准备待选的专业,让招办老师点评,如果老师说进不了这些喜欢的专业,可问清楚相近的专业,以及是否入校后可以调专业等。 在咨询会上也有一些家长拿着模拟填写的志愿表让咨询老师给一些指导意见,这种做法是非常有效和有收获的。家长应该准备两套志愿方案,方案里所选学校都应该有替补,挨个去所选学校的咨询台前问清楚。要打听二志愿学校的,方案里应多准备几个二志愿学校备选,应问清楚这些待选学校是否预留二志愿,是否确定招收二志愿考生,往年录取分差是多少。二志愿考生进校后专业怎么安排?有无特殊照顾,有无预留专业计划。特别要问清楚一志愿报考某校没有被录取之后,是否二志愿能被该校录取,不要问“考多少分二志愿能进该校”这样令人无法回答的问题,因为招办老师也不知道。以上信息都需要在高招会现场逐一落实,只有问清楚,报这些学校的二志愿心里才踏实。 温馨提示: 高招会上所获得的信息,对于志愿填报具有重要意义,为慎重起见,避免因人多而说不上话,家长应尽量提前到(高招会一般早8点开始,家长可7:30到,抢占说话机会。)家长去之前应列明询问提纲,并做好相关记录。尽量询问年龄大的老师,因为他们比较熟悉该校的招生规则(不论是显规则还是潜规则)。同时还要客观分析老师的回答,要会听,有自己的判断。(招办老师会有意识地过滤掉一些不好的信息,以及过分夸大和含糊承诺等)。此外,家长应学会合理分配时间,不应该在不感兴趣的学校上浪费时间,按重要性原则优先提问所选学校。要关注外地名校的家长,最好是能拿到负责本地招生的老师j9九游会官方的联系方式,弄清楚招生咨询组所入住的宾馆、行程等,最好能要到主管老师手机号码,方便以后联系,因为他能即时掌握本地区报考该校学生的第一手信息,这对我们填报志愿至关重要。 |